勘探分公司创新推进油气新发现——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上的经验交流

强化基础研究,推动理论创新,引领勘探突破。2000年以前,普光地区被认为不具备勘探价值。勘探分公司从基础研究做起,系统开展地层学、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研究,首次在前人划分的下三叠统发现了二叠系长兴组标准化石组合,重新厘定了地层分层,否定了海槽存在的地层依据;在前人划定的深水区找到许多浅水沉积的证据,重新建立川东北地区生物礁滩沉积模式,进而建立“三元控储”理论,认为埋深超过5000米仍有优质储层发育;通过成藏历史分析和调整过程模拟,建立“多元供烃、复合控藏”模式,认为普光地区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。

攻克关键技术,保障高效勘探。研究认为元坝地区埋深7000米左右发育生物礁有利目标,但超深层目标难以识别、工程施工难度大,高效勘探是世界公认的难题。对此,开展了系统攻关。一是突破了超深弱反射层地震采集处理技术难题,有效提高超深层反射能量和分辨率;形成超深层生物礁储层预测技术,探井成功率达92.3%。二是创新形成复杂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系列,有效解决多压力系统、复杂地层封隔难题,实现超深井优快钻井。三是创新形成复杂超深井测试技术系列,研发高温缓速抗硫加重酸体系,大幅提高产能。

坚定创新自信,坚持理论指导,持续实现突破。分公司坚持按照战略展开、战略突破、战略准备三个层次组织勘探科研攻关,确立战略攻关方向,持续开展基础性、前瞻性研究和技术攻关,坚定创新自信。

创新体制机制,激发创新活力。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利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,建立以勘探分公司为主,总部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研究院所、社会技术力量构成的三个层次、优势互补的科研攻关团队。公司内部建立了“分公司-研究院、项目部”两级科研创新体系。畅通晋升渠道,建立公开透明、公平公正的科技人员职位晋升积分制;创新激励机制,鼓励入职5年内科研人员从事基础性、原创性研究;倡导爱才敬才之风,薪酬分配向科研人员倾斜。 

(科技处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摘自《中国石化报》2016年8月15日三版)

信息来源: 
2016-08-15